遵义的风俗有哪些

遵义西装定制多少钱-遵义西装定制多少钱一套

义生产习俗和生活习俗.

1、贵州遵义生产习俗:开耕,春节后第一个庚日,农民驱牛至田间犁田,或执锄于旱地探挖数锄,以示一年农事开始。如天寒、大雨,则于圈内驾牛,以示开耕。清雍正五年(1727年)起,农历二月吉日,知府、知县率丞僚至农坛祭祀,祭毕举行开耕仪式。届时,知府(或知县)掌犁,农夫扶犁、牵牛,府丞(或县丞)端青色木箱于后播种,往返九次,后由农妇耕完籍田(官用祭田)。知府(或知县)率众向北行三跪九叩礼,诵祝文,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国元年起,官方仪式废除,民间仪式继续流传。80年代末,仍有农户举行开耕仪式。贵州遵义祭圈,新猪圈落成,主家备酒肉请木匠于圈内祭神,祭毕,木匠于圈内食祭物,俗称祭圈或扫圈。传说如此养猪可交好运。腊月三十夜,农家备酒肉、香烛纸钱于猪圈、牛圈门外祭圈门土地,祈求来年牲畜平安。解放后此俗渐废。贵州遵义求雨,解放前,久旱不雨,儿童抬狗游街逗狗笑,传说狗笑要下雨。或结队至龙王庙,或附近寺庙祈求下雨,每人手持信香,边走边念:“天门开,地门开,祈雨小儿哭哀哀。祈求北方下大雨,北风暴雨一起来。”“小小童儿哭哀哀,撒下秧苗无水栽。祈求皇天下大雨,黑风暴雨一起来。天久旱,禾苗搞,五谷不生人饿倒。童子稽首叩苍天,黄河倒挂雨来了。苍天苍天,百姓可怜,求天落雨,救活秧田。”每念一遍,群童下跪作揖一次,直至祭毕方散。如不雨,则由壮汉玩水龙,或请川戏戏班演《风波亭》、《走麦城》。仍不雨,官府禁屠、吃素,知府或知县亲往寺庙焚香求雨,或延道士打雨酿。解放后此俗自行消失。贵州遵义投师,拜师学艺称投师。投师时,先写投师约,后行跪拜礼。习艺最少三年,期满称“出师”。届时,徒弟备衣帽鞋袜、彩樟礼品,向师傅叩头献纳,称“谢师”。师傅回赠整套工具或书籍。徒弟“出师”后为师傅帮工一年,然后自行开业。解放后此俗渐废。

2、贵州遵义生活习俗:贵州遵义衣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来,遵义先后流行明朝及清朝服饰。民国初年,直领右袄长袍、短衫和直领或无领对襟衫为主要式样,质地多为棉麻。民国10年(1921年)起,中山装、青年装、西装等传入遵义。解放初,流行列宁服、军干服、妇母装等。60年代起,上海成衣不断进入遵义市,列宁服等逐渐从城区消失。“”中,中小学生崇尚军装。其后,服装款式逐渐更新。80年代末期,款式繁多,男性多着西装,女性喜穿各式套装。长期流行的青、蓝、白、灰单色渐次被多种色调代替,质地多由棉麻变为化纤、毛料、皮革、真丝等。贵州遵义主食,遵义城乡主食大米,间或掺食杂粮。解放后增食面粉。大多每日三餐。暑天,一些以粥佐之。

就现在来说贵州遵义和广东汕尾这两个城市各方面比较哪个城市比较好

问的应该只要是说经济上的吧?贵州的整体经济是不太好。但市里是很好的,贵阳市和遵义市的人都特别有钱。而且都喜欢玩高消费的,遵义的娱乐场所也是很多的,遵义很不错。大家印象中贵州省是全国最穷的地方,其实这里的消费高的不得了,比其他一些二线城市也差不了多少,至少我去了那么多地方我就觉得贵州的经济不错,只是农村贫困一点罢了,遵义经济比较发达的。

至于汕尾,由于我别人是汕尾的,说的可能会有点家乡情绪,哈,请多包涵。下面我就将所知道的汕尾情况跟您说一下。

今日汕尾 ,工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资源加工工业和现代化电子工业并举、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全市工业总产值2008年工业总产值570亿元,比增24.0%,目前,全市形成了以电子、家俱、饮料、服装、制鞋、化工、工艺等多种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拥有投资2.5亿港元的信利电子工业城等一批主要工业项目。

今日汕尾 ,农业依靠政策和科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了农业化进程,创建了粮食、林、果、菜、水产、畜牧、蔬菜等"十大"三高农业基地,新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市场65个,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的流通体系,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5亿元,比增18.0%。合同吸收外资4.14亿美元,比增3.0%,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56亿美元,比增2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比增24.0%。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增6.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7年的18.5∶46.5∶35调整为18∶47∶35,全年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3.7%和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0元,人均消费支出8247元,分别比增15.6%和6.8%。农民人均纯收入4790元,比增12.1%。万元GDP能耗控制在0.546吨标准煤以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交通、能源、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已有长足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饮水不清"的落后状况,交通方面,新建一批地方公路和上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165公里,通车密度为46.1公里/平方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 和95%以上管理区通汽车;新建和扩建了两个5000吨级泊位码头,港口码头吞吐能力大幅度提高。通信方面,全市现有电话交换机32万门,比建市前增加了22倍,开通了10万多户移动电话和12万多门无线寻呼通信终端,1994年底,该市已进入全国邮电通信先进百强市行列。

能源建设方面,新建扩建一批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厂,全市发电装机总量1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9亿度。全市日供电量比1987年增长6.1倍。市政建设迅猛发展,从过支仅有3条马路、住宅多为无规划私建,到一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拥有汕尾大道等27条(段)高级道路。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汕尾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建市之初,市区建设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现在市区建设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11年间市区从一个沿海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初具中等规模的滨海城市。一批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市区和重点镇拔地而起,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已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城镇居民住上了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与功能齐全的购物广场、娱乐设施相配套。农村里大批优雅别致的小洋楼正在悄悄地代替昔日破旧不堪的农村平房,村容、村貌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建设长足发展

汕尾交通、通信、能源、供水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特别是建市11年,市区自来水日供能力由建市的0.6万吨增至9.5万吨,县城和主要城镇的供水能力也都大大提高;市年供电量从1988年的1.5亿度增至1998年的7.3亿度;全市现有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32万门,移动电话10万多户,邮电通信进入全国通信"百强市"行列;改建和新建地方公路、上等级公路里程达到2165.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6.1公里/平方公里,市至县、县至镇、镇至管区的通车率达100%;建成一批1000---5000吨级码头。

工业经济欣欣向荣

汕尾市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加速了工业的发展。汕尾建市以后,以"三资"、"三来一补"企业、乡镇企业为突破口的工业建设全面拉开。从此,汕尾的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稳定发展的时期。目前,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项目已在汕尾扎根、开花、结果,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服装、食品、饮料、制鞋、化工、工艺等多种行业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市工业产值103亿元,比1987年增长16.8倍。

海洋经济方兴未艾

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内陆江河纵横,塘库密集,各类天然水域面积1.39万公顷,其中可供淡水养殖面积1.30万顷。有碣石、红海两大海湾,海岸线长达302公里,大小岛屿92个,岛岸线长45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大陆架内海域面积2.39平方公里,是海捕渔船的主要作业场所。10米深等深线内浅海、滩涂6.96万公顷,其中可供海水养殖面积3.30万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2.11万公顷。主要的海洋经济水产品种有20种。海洋渔业是汕尾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产业,全市拥有10个港 口,其中汕尾、甲子港是国家外贸口岸和国家一级渔港,碣石、马宫港是国家二级渔港。汕尾市海、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开发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水产养殖的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已初具雏型,经济实体迅速发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20个海水养殖基地和18个淡水养殖基地,基地面积2.3万公顷。

海捕业发展迅速,年平均投入更新改造渔船等项目的资金近1亿元,渔船功率、吨位逐年增加,捕捞技术不断改进,捕捞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渔港后勤配套不断完善,渔港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海洋综合管理也取得了较大突破,逐步走上法制轨道。

农业经济硕果累累

汕尾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才得到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尤其是1988年以来,汕尾市按照"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农村经济要发展"这个目标,紧紧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这一主题,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建成了优质水稻、优质茶叶、优质水果、 "两鱼"(甲鱼、鲍鱼)、禽畜、蔬菜等集约化、规模化"三高"农业产品基地,形成了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摸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1998年农业总产值比1987年增长183.3%,每年平均增长9.9%。

对外经济迅速发展

汕尾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实行"让利招商、优惠招商、以商招商、服务招商",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98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2164宗,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是建市前历年总和的22倍;外.贸累计出口总值14亿美元,是建市前历年总和的18倍;全市批准成立"三资"、"三来一补"企业1490家,外贸企业38家;巩固发展了130多个出口生产基地;利用外资的产业已由加工工业拓展到"三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外贸出口市场由 港澳地区扩展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了该市对外交流和合作,提高了 汕尾 知名度,促进了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个体经济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汕尾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1988年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关决定,加强了组织、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放宽限制,并从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证登记程序、优化经营环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大大促进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在 汕尾 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由初期的商饮服务业、手工业、资源型加工业逐步向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运输、建筑、房地产、“三高”农业领域拓宽,而且还延伸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告、信息等领域,并在竞争中规模日益扩大。截至1998年底,全市有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3.05万户,注册资金3.64亿元,私营企业1580家,注册资金10.06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职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211家,1998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20.2万人,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8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21%,缴纳税金占税收总额的26.1%,经济总量已成为汕尾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汕尾市一批个体私营大户立足海洋、山区资源办实业,尤其是发展了“两鱼”养殖这一特色经济,建市10多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4.5亿元,发展鲍鱼养殖水体1.7万m3,投入甲鱼养殖资金4.3亿元,养殖面积293.3公顷。在“两 鱼”生产中80%以上属个体、私营成分。还有海产品加工、山区种养等个体私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都非常可观,如目前利用海藻工业有限公司,其设备生产能力可达1亿元,是国内同行业中姣姣者。以造渔轮为主的万聪实业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000万元,能建造500t以上渔轮,成为汕尾市最大的确良私营机械制造企业。

许多个体私营企业日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上水平、上效益、逐步由资源粗加工向科技型、外向型转变,向省外地人、国外市场进军。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采用不着先进技术,使产品达到国内、国际水平。如陆丰甲子海产速冻厂原只是个粗放型的海产加工作坊。近几年来,企业加大投入,引进美国、日本先进设备,采用“高压、真空、快速、灭菌”等先进技术,聘请专家当顾问,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远销国外市场,近5年来,年均产值分别在1亿元以上,每年缴纳税金近500万元,年均创汇1257万美元。同升鞋厂的运动鞋被指定为24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专用鞋,大哥大西装被指定为26届奥运会中国记者团“唯一指定着装”。华帝山矿泉水成为首届世界女足赛唯一指定矿泉饮料,汕尾市陆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镍合金玻璃船获得国际帆联国际OP级帆船的技术认证。据1996年调查,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其从业人员的24.7%,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2%。1998年月日,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中,已有6户被科技部门认定为科技企业。

汕尾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拓宽了财政收入。1998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向国家交纳税金8976.8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6.1%,其中每年交纳税金1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广大个体私营业主致富不忘国家和人民,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88—1998年,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捐资社会公益事业达数千万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73万个别,其中1996—1998年3年就为社会待业下岗职工提供了超万个就业岗位,从而大大减少了社会就业的压力,为汕尾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黔北礼仪习俗观念的变迁

贵州遵义生产习俗

开耕

春节后第一个庚日,农民驱牛至田间犁田,或执锄于旱地探挖数锄,以示一年农事开始。如天寒、大雨,则于圈内驾牛,以示开耕。清雍正五年(1727年)起,农历二月吉日,知府、知县率丞僚至农坛祭祀,祭毕举行开耕仪式。届时,知府(或知县)掌犁,农夫扶犁、牵牛,府丞(或县丞)端青色木箱于后播种,往返九次,后由农妇耕完籍田(官用祭田)。知府(或知县)率众向北行三跪九叩礼,诵祝文,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国元年起,官方仪式废除,民间仪式继续流传。80年代末,仍有农户举行开耕仪式。

贵州遵义祭圈

新猪圈落成,主家备酒肉请木匠于圈内祭神,祭毕,木匠于圈内食祭物,俗称祭圈或扫圈。传说如此养猪可交好运。腊月三十夜,农家备酒肉、香烛纸钱于猪圈、牛圈门外祭圈门土地,祈求来年牲畜平安。解放后此俗渐废。

贵州遵义求雨

解放前,久旱不雨,儿童抬狗游街逗狗笑,传说狗笑要下雨。或结队至龙王庙,或附近寺庙祈求下雨,每人手持信香,边走边念:“天门开,地门开,祈雨小儿哭哀哀。祈求北方下大雨,北风暴雨一起来。”“小小童儿哭哀哀,撒下秧苗无水栽。祈求皇天下大雨,黑风暴雨一起来。天久旱,禾苗搞,五谷不生人饿倒。童子稽首叩苍天,黄河倒挂雨来了。苍天苍天,百姓可怜,求天落雨,救活秧田。”每念一遍,群童下跪作揖一次,直至祭毕方散。如不雨,则由壮汉玩水龙,或请川戏戏班演《风波亭》、《走麦城》。仍不雨,官府禁屠、吃素,知府或知县亲往寺庙焚香求雨,或延道士打雨酿。解放后此俗自行消失。

贵州遵义投师

拜师学艺称投师。投师时,先写投师约,后行跪拜礼。习艺最少三年,期满称“出师”。届时,徒弟备衣帽鞋袜、彩樟礼品,向师傅叩头献纳,称“谢师”。师傅回赠整套工具或书籍。徒弟“出师”后为师傅帮工一年,然后自行开业。解放后此俗渐废。

贵州遵义生活习俗

贵州遵义衣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来,遵义先后流行明朝及清朝服饰。民国初年,直领右袄长袍、短衫和直领或无领对襟衫为主要式样,质地多为棉麻。民国10年(1921年)起,中山装、青年装、西装等传入遵义。解放初,流行列宁服、军干服、妇母装等。60年代起,上海成衣不断进入遵义市,列宁服等逐渐从城区消失。“”中,中小学生崇尚军装。其后,服装款式逐渐更新。80年代末期,款式繁多,男性多着西装,女性喜穿各式套装。长期流行的青、蓝、白、灰单色渐次被多种色调代替,质地多由棉麻变为化纤、毛料、皮革、真丝等。

贵州遵义主食 遵义城乡主食大米,间或掺食杂粮。解放后增食面粉。大多每日三餐。暑天,一些以粥佐之。

贵州遵义选址

民间建房多有选址习惯,重视阳宅风水。农村住房多建于向阳、避风、交通与生活方便之处,一般座北向南。城镇住房多建于临街、热闹、顺路之处。解放后,城镇普建公房,住房由单位分配,选择机会较少。改革开放后,出现商品住房,住户多选择房屋的地址、楼层、面积与开间等,部分人逐渐讲究居室装修。

贵州遵义炉灶

城乡长期使用以砖石垒成的无烟道煤灶、柴灶,冬季以地煤灶、火盆取暖。70年代起,北京炉、回风炉逐步取代地煤炉与火盆。80年代末,部分城镇居民使用电炉、微波炉或液化气炉。

贵州遵义节令习俗

贵州遵义春节

民国前,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或元旦。民国时期,公历、农历并用,改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腊月起,各家准备年货。二十三日,以糖果祭灶神升天。次日打扫庭院、住室尘埃,俗称“打扬尘”。二十五日起,各家团聚、祭祖、吃团圆饭。俗称“吃年饭”,菜肴力求丰盛和有鱼(余)。除夕之夜,各家围炉叙话、游戏,称“守岁”。家长以祭品祭奉四官菩萨并迎灶神归家。子时,叩拜天地、祖宗、尊长。辞旧迎新之际,长辈向未成年人分发压岁钱。

初一晨,各家先以汤圆(称“圆宝”)祭祖,然后食用。继之上山拜祭祖坟。中、晚餐皆食糖果、糕点、米粑之类,不吃饭,且忌荤。全天不动工具、针线、扫帚等,忌向屋外泼水、损坏用具与言不吉利话语。

初二至十五日,亲友相互拜年。花灯、狮子灯、牛灯、龙灯等起舞。初九至十四日黄昏,各家至祖坟点烛,称“亮灯”。十五日过“大年”,再以酒饭祭祖宗,并于;了外焚烧纸钱,以示节日过完,此为“上元”之祭。次日各业开工,俗语:“火烧门前纸,各人寻生理,大的做生意,小的捡狗屎。”

50~60年代,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破除多种禁忌,缩短过节时间,一般2~3天,旧俗多废。70年代后期起,气氛日趋祥和。春节期间,除恢复部分传统内容外,多数家庭以吃年饭、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会亲友、拜祖坟、逛公园为其主要活动。

贵州遵义清明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前后10天,各家祭扫祖坟,俗称“挂清”。解放后,机关、学校、厂矿常组织于部、学生、职工祭扫革命烈士墓,缅怀先烈;家庭仍以上坟挂清为主要祭祖方式。

贵州遵义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端阳”,家家于大门两侧悬挂昌蒲艾叶辟邪,食粽子以纪念屈原。小孩胸佩香包、布猴、彩色丝线缠绕的菱角,面涂雄黄酒,借以辟疫驱蚊。当天外出漫游称“游百病”,传说当日所采百草皆为药,煎水洗浴可免疮疥。

贵州遵义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各家团聚,并备瓜果、月饼敬奉祖先,其后,家人分食。入夜,或赏月或叙旧。解放后,机关、团体常借此召开座谈会,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贵州遵义礼仪习俗

贵州遵义婚礼

明清以来,婚礼多为迎娶式。届时男家备花轿、鼓乐至女家迎娶,然后拜堂、入洞房,程序繁缛。解放初,婚礼从简,新娘、新郎略备茶水糖果招待亲友即可。80年代,婚礼复繁,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有识之士多避之。

贵州遵义观念

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长期存在,致使人口不断增长。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观念渐被接受,但超计划生育的现象于农村人难以控制。

贵州遵义寿庆

解放前,年满5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多举行寿庆,整十尤为隆重。男性满59岁即庆祝60大寿,俗称“做进不做出”。届时,亲友多以寿面、寿桃、寿匾、寿幛致贺。如逢百岁,地方官也往祝贺。抗日战争后期,老城协台坝罗姓老人百岁寿庆,遵义县县长手书“人瑞”匾额相赠,贵阳及遵义各界均有贺礼,轰动全城。解放后,寿庆一度冷落,80年代复兴。

贵州遵义土葬

遵义城乡居民长期笃信“入土为安”之说,人必备棺木入殓安葬。解放前,富贵人家大做道场、精选墓穴、高垒坟头、树立墓碑,讲究厚葬。贫寒人家,也备棺送葬归山。解放以后,丧事从简。60年代起,移风易俗,提倡火化,土葬逐渐减少。

贵州遵义交际习俗

路见 熟人路见,多以拱手或点头方式问好,晚辈主动让道。解放后,握手礼代替拱手礼。

待客 有客至家,先请坐后进茶再敬烟,必以双手递上。留客吃饭,必请坐上席。客去,送出家门,并说:“慢走”,“再来”。80年代,普遍以饮料糖果待客。

做客 至他人家里作客,入坐时不擦拭椅凳。接受主人茶、果,必以双手。一般不在主人家里吃饭,非盛情邀请,不坐上席。交谈中,注重坐姿,长辈面前不翘腿、不抖脚,眼睛不乱看,不随意走动,未经主人允许,不得进入卧室。有求于主人,常备礼品,来意表明即行告退。

吊丧 亲友、邻里、同学、同事家有丧事,闻讯即往吊唁。解放前多馈整猪、整羊、现金、粮食或纸扎人马、挽联、祭幛。解放后多赠现金、粮食、花圈、花篮、挽联、祭幛等。

贵州遵义家庭习俗

谋生 解放前,农家男耕女织,共同寻求生计,但妻赖其夫现象普遍。民国年间,城区虽有少数妇女就业,但依靠丈夫生活现象仍未改变,“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情况普遍。解放后,男女平等,就业妇女增多。80年代末,据抽样调查,90%的家庭夫妻共同谋生。

理财 解放前,丈夫为家庭主要谋生者,家庭经济多由丈夫支配。解放后夫妻共同谋生,家庭财务渐由妻子掌管。80年代末,据抽样调查,60%的家庭由妻子掌管收支。

育幼 养育子女,历为夫妻义务。解放前,10岁以下男孩多由妻子教导。10岁后多由丈夫教导;女孩婚前均有妻子教导,并授其缝纫、烹饪等家事。解放后,子女多由夫妻共同教育,尽责者子女健康成长。三代同堂之家,祖辈爱孙心切,多有骄纵,已引起社会警觉。

祭神 民间相信神能主宰一切,常于家中祭祀天地、灶神、财神等。天地至尊,且思善恶报应,故列神龛(香火)之首。早晚燃烛焚香,鸣磬叩首,婚嫁先拜天地。传说灶神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禀报各家善恶,除夕之夜返回。各家即于腊月二十三日夜和除夕之夜备香烛、瓜果和饴糖送迎,以求来年合家平安。除夕之夜祭财神,求来年财运亨通。神龛之下专设牌位祭土地神,以求宅基清静无邪。解放后,祭神活动大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