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服装店-昌都定制西装
各个民族的服装的由来(传说、特点)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而这些民族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地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
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 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
《黑鞑事略》载:“其服右衽,道服领,少数为方领,以毡、皮、革、帛制作,衣肥大,长拖地,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男女样式相似”。
这种服式,后稍经改革,沿用至今,牧区男女均穿用。分夹、棉、皮3种。冬以羊裘为里,多用绸、缎、布作面,夏穿布、绸、缎、绢等料。一般用红、黄、紫、深蓝色。袖长窄,下摆不开叉,衣襟及下摆多用绒布镶边,边宽约6~9厘米。穿着时稍向上提,以红、紫等色绸缎带紧束腰部,两端飘挂腰间。
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至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2、满族服饰
明朝,南迁到辽东地区的满族人,他们的服装是布、皮兼用。迨至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后,他们的服饰杂乱无章,出现“上下同服”的现象。直到皇太极时代,冠服始有定制。入关之后,从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换,皆有定制,不可逾越。
至于闲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绸缎或布制做,外套马褂,直到辛亥革命,率以为常。满族妇女的旗袍,多有发展,喜用绸缎制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为有清一代的时装。
辛亥革命后,旗袍的样式由肥变瘦,并有长、短袖之分。经过不断改进,一般样式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推行八旗制度以后,满族人均在旗,故他们所穿的袍服便称为“旗装”、“旗服”。
3、藏族服饰
目前关于藏族服饰最久远、现存的实物资料是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少量装饰品,有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反映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土著居民已有了较高的审美情趣,不仅有了缝织衣物的骨针,还具备了需一定审美意识方能创造出的璜、珠等。
藏族服饰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中二丁王"时(相当于中原西汉中期),南方雅隆河谷的吐蕃开始了冶炼铁、铜、银等矿产,为金属饰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藏史记载,公元三世纪的拉妥妥日年赞时,吐蕃赞普的服饰巳与众不同,出现了服饰等级的差异。
史载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吐蕃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其服饰文化日渐发达。吐蕃奴隶制王朝等级森严,在服饰上的表现也日臻完备。
从反映吐蕃盛时的敦煌壁画可看出,君臣服饰的等级差异,藏王一般只有赞普才能使用的三瓣宝冠箍住的有凹槽装饰的无沿帽,呈红色,通常高于一般人的帽子;藏王的侍从或臣下往往戴平顶无沿帽。
衣袍的式样也各有不同,官吏的章饰规定有一等瑟瑟,二等金,三等金包银,四等银,五等铜,六等铁等大小两类,共十二级,装在方圆三寸的盒子里挂在胸前,以区别职位的高低。
武将的头盔有形如塔的装饰,战士头盔上有三只彩旗以表示出生的年月,随着"惟以淬砺为业"的吐蕃冶炼业的发展,军队的铠胄日趋精良,有的周身仅露两个眼窝,劲弓利刃常不能破,其威严、勇猛之气在今天大昭寺壁画的吐蕃武士像中尚历历在目。吐蕃贵族不仅本人穿着华贵,还在聚会宴客时,把佣人装饰起来。
而作为赞普的松赞干布则用一种红带子包头,身着长袍,足穿脚尖朝上的靴子,据《红史》载,这种王服是受波斯王朝的影响,反映了文化交往已影响到了服饰文化层次,而从松赞干布伊始的吐蕃与中原的密切交往,两种民族文化的长期接触更为藏族服饰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史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入诸种花缎、锦、绫罗与诸色衣料二万匹,还有大量的金玉器具。松赞干布及吐蕃大臣纷纷自行去掉毡裘,改穿绢绮。近代西藏的高级官吏,头发绾成一髻,戴金翅白纱帽,这是唐代进士的服饰。
此外,还采纳文成公主建议,令国人禁止"赭面"(用油涂面),文成公主进藏还带来了种植蚕桑和纺织技术,"植桑织丝兮"大大的促进了吐蕃服饰技艺的发展,青海海西州都兰出土的大批吐蕃服饰文物,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吐蕃服饰的工艺水平。
服装的织物纹样多为联珠动物纹,装饰品的金质首饰、佩饰的精美使人叹为观止。今天藏族妇女饰品的镶嵌形制,可以从这些文物中找到原型。
吐蕃是一个军事帝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征服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许多其他民族,这是造成今天各地区藏族之间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服饰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吐蕃时代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服饰的不同,东女部落住在康延川(今昌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其女王穿青毛绫(氆氇)裙,上披青袍,袖长到地,冬穿用文锦装饰的羔裘。发作鬟髻状,两耳垂珰(耳环)。足穿革素(皮靴)。一般男子披发,妇女辨发,男女都用彩色涂面。
王居丧三年,不易服,不梳洗。附国是以今四川甘孜为中心,包括今四川阿坝一带的嘉绒藏人的藏羌融合体。他们头戴圆形皮帽,或带幕离佳(即面罩一类饰物,为妇女所带)。身披毛曷毛(氆氇一类)、皮裘,穿牛皮鞋。颈系铁索,手贯铁钏。王与酋长以金为首饰,胸前挂着三寸长的金花。
党项则是纯游牧部落,"服毡袭褐,披毡以为上饰",早在北周时巳能制造精美的犀甲、铁铠。四川西北部还有属党项部落联盟的邓至、武兴国和宕昌等,服饰习俗为头藏乌皂突骑帽,身穿长袍,下着小口裤、足穿皮靴,与今四川牧区藏族服饰相似。
此外青海地区有吐谷浑,贵妇人披锦袍,戴金花冠。如女发型为辨发披于后,后饰珠贝,以繁多为高贵,这一服饰与今青海藏族妇女大致相同。这些地区服饰特征是今天各地不同藏族服饰的母型。
吐蕃王朝崩溃后,从九世纪中期到第十一世纪的二百余年间,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混乱状况。这一时期战乱不堪,服饰艺术的发展也难免厄运,停滞不前,而与战争有关的武士服饰却济时发展。在阿里古格王国的遗址中,发掘有大量古代武士的盔甲和武器。
这一时期的服饰发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佛教僧侣服饰的兴起。公元八世纪,西藏出现了第一批僧人,服饰由赞普府库供给,后由百姓、政府共同供养。佛教服饰亦形成等级区别,并有节日与平时的不同装束,自成体系。不少上层僧侣生活奢侈,衣着华丽,"下坐重裀,上张伞盖,身衣锦缎……"。
早期西藏僧侣服饰受印度影响甚大。据传说贝霞帽最早则是由印度国王赠给宁玛法王莲花生而流传下来,成为西藏僧帽中的一种,但后来西藏僧服衍变发展较快,极具地方色彩。朗达玛灭佛后二百余年,佛教重新兴起,并且形成众多的派别,各派不仅在佛经教义的诠释上不同,而且在服饰穿着上也不相同。
古老的宁玛派僧侣着红色袈裟,故又被称为红教。而噶举派则以戴红帽或黑帽以示各支派的区别。这种以服饰表征身份、信仰的现象正是西藏服饰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西藏服饰史上颇具特色之处。
元代,西藏隶属于中央王朝,因而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与元王朝发生了密切的交往,服饰上所受的影响也较前朝为大。元王朝在西藏分封安抚使、招讨使、万户等各级官吏,不同品级穿着不同花饰的藏袍,戴不同的顶冠,以至民主改革前噶厦政府的四品官的一种官服名称还保留着元朝的叫法"寸扎花尔白玛"。
官品的主要标志也表现为蒙古式的"江达"(即圆冠)上的顶饰的差异。官吏贵族的管家、随从、佣人的帽子也有一定的形式,大管家在举行仪礼时要戴"索夏"(即平顶围穗蒙古帽)等等。
还有一种贵族平时戴用的"夏木包多"的饼形帽,管家或根布(乡官)等也常戴,这个时期萨迦上层官吏、贵族的服饰或仿效蒙古贵族,或直接为元王朝赠赐,穿用十分普遍。西藏北部牧区与蒙古族交往较多,至今尚保有一定蒙古服饰习俗。
元朝藏族服饰另一特点是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影响增大。随着佛教的中兴,严格的僧侣等级趋形成,使得宗教文化以多种形式与手段渗透于服装、鞋帽,而且以特定的图纹或符号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思。这种现象还影响到民间装束,如出现仿袈裟色泽的藏袍和印有宗教符号及佛教法宝的装饰品等等。
明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明王朝设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挥使司,管辖今西藏、甘肃、青海和四川西部的藏区,并常赏赐给藏区上层贵族以大量的锦帛、裀褥。而从藏区进贡的物品中看,氆氇、毛缨、足力麻、铁力麻等纺织物品占了贡物的大部分。
说明当时藏区的纺织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纺织业正是服饰发展的基础。为明代藏族服饰业发展提供的另一个优良条件是中原与西藏官方民间的大量的茶马贸易,为西藏输入了大量的布帛、缎绸和纺织成品,这些贸易是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企及的。
此外,明代西藏的藏戏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藏戏艺术密不可分的服饰艺术也自然迅速兴起。藏戏服饰除了历史上贵族们的日常服饰外,还发展出了另一类高度夸张的服饰以及大量的面具。并且这些服饰和面具都是严格按照戏剧角色的地位身份配置,并为其性格特征服务的。
这类服饰艳丽、夸张,重在表现力与强烈的装饰效果,成功地将西藏服饰经过艺术处理后搬上了戏剧舞台,为西藏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同时又大大促进了西藏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的发展。
清朝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时期,中国各民族文化大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日趋定型。与今天的联系最为密切。藏族的服饰文化亦不例外,所以我们将以清代藏族的服饰文化为主,对藏族服饰文化的结构、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制作工艺做进一步的探索,以利于加深藏族服饰文化的特色。
4、壮族服饰
在清朝末年(1911年)以前,壮人穿的衣服,都是自纺、自织、自缝制的。当时,女子的服装与男子相比显得多彩些。她们上身穿的是大襟蓝干衣,领窝至右腋下的衣襟、两袖,均绣大花边,衣领矮,露颈部。
下身穿的是长至脚踝的长折裙,或镶有花边的宽裤子,裙子外面,正两腿心处,各绣一条垂直对称的大花边,在臀部处打几个折,臀部下的裙脚卷起一寸左右,两边以几针缝住,形成后裙脚弓形翘起,从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上下衣裙贴身,线条分外明朗,十分雅观。
脚登圆口绣花鞋。壮族男子穿的上衣,是黑布对襟衣,圆领阔袖,两襟扣子7—9个,扣子用黑布织成,穿时,将两襟的扣子扣起来。
男子穿的下衣即裤子也是黑布,裤口宽大,一般为1—1.2尺寸。成年尤其是老人,头包长约4—5尺的黑巾,或用一块黑长方形的布合缝,上端打折,顶开圆孔,戴于头上。平时,一般打赤脚,只有过年过节,喜庆日子,走访亲友,才穿上土布鞋或龙凤鞋。
清末民国以后这一时期女子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面扎齐脚踝的半边围裙。围裙上头以两条印花布带系结于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带。壮族男子改穿对襟唐装衣,宽裤子。脚穿土布鞋。男子读书则穿中山装,剪西式头。老年人头扎黑布巾。
1949年以后,壮族地区的城镇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等,他们的服装紧跟全国的变化,一般都穿中山装、干部服,与当地汉族人民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在边远的山区看到壮族同胞西装革履,花裙花衣更不用说。传统的壮族服装也悄悄发生变化。
5、白族服饰
远古时代想必白族的祖先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捕鱼为生。以树叶来避寒,遮羞。经考古发现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剑川海门口、大理挖色鹿鹅山、大理苍山、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分别出土了石质纺轮,骨质或角质针具,证明纺织物开始问世。
白族先民也开始有简单的服饰,当然服饰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保暖、避寒。到了南诏时期,大理地区的丝纺织业已大量出现。“工文织”,含纹纳花的丝织品大增。
1974年云省、大理州有关单位到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火焰山塔进行调查,在塔中发现了大理国时期的丝织品,且保存情况良好,经鉴定为白绢一幅,丝绸三块,这对于研究当时的丝织工艺确实是一份难得实物资料。
南诏时期,大凡华贵的衣服,都要用精丝织成的丝、锦、绢缝制而成。南诏王、清平宫的服饰皆用锦绣,外缀虎皮,异常灿烂。在唐代的《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对所描绘的王族和官员的服饰,作了详细的描述。《南诏德化碑》碑阴载用“二色绫袍”做功臣赏赐品。
《释名·采帛》:“绫,凌也,其纹望之如冰凌之,理也。”轻且薄,以精丝纺之。为了使服饰更加美丽,人们除了在衣服上制作刺绣图案,达到美化服饰的目的。公元800年,南诏向大唐朝廷献演大型歌舞《南诏奉圣乐》,还以别的方式来表达,演员们穿南诏民族服饰,衣裙、鞋帽上彩画鸟兽草木花纹。
“八彩”艺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进。所以说南诏时期白族织染刺绣、工艺美术方面的造型设计水平之高,在我国南方是少见的。它将织、染、绘、绣融为一体,是唐代白族地区纺织业和服饰艺术蓬勃向前发展的显著标志,对研究当时的白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上层服制、服式的基本形,式相对固定下来,相应的百姓服饰质量也有所提高,出现了刺绣的服饰,绢类面料虽没官家华贵,仍不失质粗形美之感,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服饰有一个显著特点:注重色调与装饰彩染和刺绣较普遍。
服饰的类型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社会习俗、文化情趣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构成白族的“服装文化”。这一文化对以后元、明、清的白族服饰的演变一直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白族的服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但白族服饰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剪裁、编排。故南诏大理文化在现代白族服饰中遗制犹存,赁白族服饰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始终保持着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传统。?
扩展资料:
一、汉服
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的古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服。相传为黄帝发明,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这一时段直到明末清初,汉族人着汉服到汉朝已有几千年历史。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二、汉服简介
古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既有交领右衽又有直领圆领,袖子分为广袖、小袖、胡垂袖等。汉服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清朝初年,满族统治者执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着汉服,蓄长发。从此古汉服渐渐从人民生活中消失。
由于清廷的“十从十不从”政策,古汉服并没有完全消失,人们仍然能看到她的影子。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侣服饰就保留了下来。古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都借鉴传承了古代各个时期汉服的特征。
汉服历史悠久,款式众多,历朝历代皆有自己的特点,但主要特征不变。而汉服又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
三、汉服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四、汉族各个时期的服饰:
1、上古时期
中国传统古籍的观点一般认为,华夏衣裳为距今约五千年的黄帝所制或黄帝时期所制。例如,汉代《世本》记载:黄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系辞》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之妻嫘祖养蚕制丝,以作衣裳。
考古发现则证实,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中都发现骨针、纺轮,说明当时人们已会纺布制衣。到了约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不但大量发现纺轮,还在陶器上发现大量布纹的印痕。
同时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苎麻、蚕茧。说明此时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用苎麻织成的麻布和饲蚕得到的丝纺来做衣服,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只是,此时期的服装实物,在考古发掘中至今尚未发现。
2、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装继承了上古时期的特征,并且已有充分的实物可证实汉服的基本特征已在此时确定:交领、右衽、系带为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在甲骨文、金文的多种字形中,很常见的一种字形的“衣”字即为交领右衽上衣的形象。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亦穿着此种特点的服装,该玉人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服饰造型。与交领、右衽、系带的上衣相配的下装是“裳”。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基本的式样,至今汉语仍然用“衣裳”这两个字作为服装的统称。
3、秦汉时期
秦汉服装基本沿袭战国时期,仍然以深衣为主,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都是男女均可穿着。秦汉时期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由于汉代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
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
汉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空前繁荣、强大,汉族由此成为华夏民族的另外一个名字。此时期的服饰礼仪制度也极大完备,并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汉官威仪”来称颂汉朝的服饰制度。“汉服”的名称也间接由此而来。
4、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但由于当时的风气汉服的风格变得潇洒飘逸。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款式参见《北齐校书图》。
或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绔、裤互称。由于南方的湿热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
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5、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汉服开始高端创新发展,但不脱离汉服基本特征。隋唐妇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是裙、衫、帔的统一。女性当中十分流行齐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
贵妇当中,也穿钿钗礼衣。汉服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颜色大胆。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
礼服的样式,多承袭前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无太大变化。
6、宋朝时期
由于宋代初年的政治风气,汉服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宋朝汉族女服在沿袭上一代的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宋代中后期国家富足,人们的服饰也开始奢华起来,人们大多穿起了丝绸。
7、元朝时期
元代虽然是蒙古人建立,但是蒙古人并没有推行类似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故此民间服饰仍然是汉服。元朝宫廷的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蒙古妇女也穿长袍。而中国妇女仍着汉服,其中襦裙较为流行。只是在风格上蒙古服装和汉服多多少少都受了对方的影响。
8、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 诏令天下“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因此明朝服式恢复了汉服传统。男子服饰基本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但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饰特点,发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仍以襦裙为主。
需要说明的是,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也很流行,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除了一直流传的衫、袄及裙子外,还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宽大的直身,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
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明代也开始流行用金属扣和纽扣,但系带依旧存在。
9、清朝时期
1644年满清入关,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禁止穿着汉服,使汉族传统的服饰制度被迫中止。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汉服款式(十从十不从中:男从女不从),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为保护文物衣冠,汉族各阶层人士以各种方式反抗清朝政府的政策,各地人民屡次起义反对剃发易服政策,但都被清政府镇压了下去,酿成了扬州十日的惨案。
清代的农民起义,如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等都大量穿着汉族风格的衣服。有些太平军将领拒绝混入满清元素的服装,有的宁愿穿直接着戏服作战。
10、民国
1910年(宣统二年),资政院议决剪辫易服案,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开始群起剪辫。遭清政府禁制的汉、回、苗等各族服饰文化也有人主张恢复。
由于民国时期主张向西方学习,当时中国人正式改穿西式服装,女人的衣服也有原来宽大的长袍加入西方剪裁变为旗袍,大部分汉人渐渐以为西洋剪裁融合的旗袍、马褂即是传统的满族服装。
11、现代
在今天,部分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而开始思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修补与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有志者加入了复兴汉文化的队伍当中,但社会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各种各样的阻碍。
百度百科-蒙古族服饰
百度百科-满族服饰
百度百科-藏族服饰
百度百科-壮族服饰
百度百科-白族服饰
百度百科-民族服饰
拉萨是什么气候类型
摘要:拉萨天气怎么样?拉萨地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受地形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虽然是高原气候,仍然有很多人向往拉萨这个旅游圣地,下面的文章收集了拉萨全年天气,以及拉萨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想去拉萨旅游的朋友不妨看看。拉萨天气拉萨全年天气拉萨是什么气候类型
拉萨全年天气
拉萨一月
拉萨一月平均温度是-9℃~7℃,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7℃,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9℃,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拉萨一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8℃))、察隅((12℃))、当雄((0℃))、丁青((1℃))、
拉萨一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10℃))、察隅((0℃))、当雄((-18℃))、丁青((-13℃))、
拉萨二月
拉萨二月平均温度是-6℃~9℃,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9℃,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6℃,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拉萨二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10℃))、察隅((12℃))、当雄((3℃))、丁青((3℃))、
拉萨二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7℃))、察隅((1℃))、当雄((-14℃))、丁青((-10℃))、
拉萨三月
拉萨三月平均温度是-2℃~12℃,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12℃,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2℃,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拉萨三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13℃))、察隅((14℃))、当雄((6℃))、丁青((7℃))、
拉萨三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3℃))、察隅((4℃))、当雄((-10℃))、丁青((-6℃))、
拉萨四月
拉萨四月平均温度是1℃~16℃,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16℃,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1℃,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拉萨四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17℃))、察隅((17℃))、当雄((10℃))、丁青((11℃))、
拉萨四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1℃))、察隅((7℃))、当雄((-5℃))、丁青((-2℃))、
拉萨五月
拉萨五月平均温度是6℃~20℃,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20℃,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6℃,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
拉萨五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21℃))、察隅((22℃))、当雄((14℃))、丁青((15℃))、
拉萨五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5℃))、察隅((11℃))、当雄((-1℃))、丁青((2℃))、
拉萨六月
拉萨六月平均温度是10℃~23℃,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23℃,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夜间平均10℃,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拉萨六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23℃))、察隅((24℃))、当雄((17℃))、丁青((18℃))、
拉萨六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9℃))、察隅((14℃))、当雄((4℃))、丁青((6℃))、
拉萨七月
拉萨七月平均温度是10℃~22℃,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22℃,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10℃,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拉萨七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24℃))、察隅((25℃))、当雄((17℃))、丁青((19℃))、
拉萨七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10℃))、察隅((15℃))、当雄((6℃))、丁青((7℃))、
拉萨八月
拉萨八月平均温度是10℃~21℃,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21℃,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10℃,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拉萨八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23℃))、察隅((25℃))、当雄((17℃))、丁青((19℃))、
拉萨八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10℃))、察隅((15℃))、当雄((5℃))、丁青((7℃))、
拉萨九月
拉萨九月平均温度是8℃~20℃,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20℃,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
夜间平均8℃,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拉萨九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22℃))、察隅((24℃))、当雄((15℃))、丁青((17℃))、
拉萨九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7℃))、察隅((14℃))、当雄((3℃))、丁青((4℃))、
拉萨十月
拉萨十月平均温度是2℃~17℃,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17℃,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2℃,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
拉萨十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17℃))、察隅((21℃))、当雄((11℃))、丁青((11℃))、
拉萨十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2℃))、察隅((9℃))、当雄((-4℃))、丁青((-1℃))、
拉萨十一月
拉萨十一月平均温度是-4℃~12℃,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12℃,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4℃,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拉萨十一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13℃))、察隅((17℃))、当雄((5℃))、丁青((6℃))、
拉萨十一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5℃))、察隅((3℃))、当雄((-11℃))、丁青((-7℃))、
拉萨十二月
拉萨十二月平均温度是-8℃~8℃,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8℃,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8℃,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拉萨十二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昌都((9℃))、察隅((13℃))、当雄((2℃))、丁青((3℃))、
拉萨十二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昌都((-10℃))、察隅((0℃))、当雄((-16℃))、丁青((-12℃))、
拉萨是什么气候类型
在西藏每个季节都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也有很大不同!
西藏旅行四季皆宜,西藏四季不太明显,大至可分为春夏、秋冬两个大的类型!
六月至十月为最佳季节,(但六、八、九、十月为最佳,这时期正好是西藏的雨季两头,出行方便。)气温适宜,一般气温在9-28度之间,这个季节西藏本民族的雪顿节、望果节、赛马节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八月份,拉萨举行隆重的雪顿节,盛大的晒佛场面颇为壮观
一、阿里地区是夏秋最好,因阿里冷季时间长,草原反青时间和生长期在6月中至10月上旬。
二、林芝地区路况很好,是西藏较早的黑色路面线路春夏与内地四川相近、气候相似。景色以夏秋为最美。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主要城镇和景区有尼洋河谷经济区、八一镇、帕隆藏布江景区。
三、昌都地区有飞机通到昌都市,但也是雨季部分路段路况较差,但总体国道近年整治较好。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东、南三面与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接壤。
昌都地区是藏东重地,明清时称为康藏地区。是川、滇入藏门户。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喜马拉雅山脉在此地交汇。有丰富的水能、森林和动植物资源。玉龙铜矿为亚洲第二大铜矿。寺庙、神山、温泉、溶洞等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是旅游探险开发的圣地。
四、藏北除青藏公路以外,湖区2005年黑色路面全线通车。最好的季节是八、九、十三个月,春天风沙大,总之、夏秋是西藏户外旅游最好的季节。
七、八、九、十四个月是西藏的旅游的黄金季节,这段时间是西藏气候最好、最温暖的时间,此时国内外游客较多。机票,住房,车辆都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善,基本可以满足需要。
边坝小城有什么交通工具
边坝小城交通指南:航空:昌都与西藏拉萨以及内地成都之间有航班来往,都为上午的航班,从昌都发往成都的航班是成都抵达昌都一小时后返航。昌都民航售票处问询电话:0895-4821004。
成都购买飞往昌都的机票可以去成都市洗面桥成办三所或高升桥昌都宾馆。公路:昌都有长途汽车往来于成都和拉萨,昌都至成都全程一千二百多公里,车程大约为三天两夜,每星期大约有两至三班。成都至昌都可去成都的新南门汽车站和昌都宾馆乘坐。昌都与拉萨相距一千公里,由于路况较差,行车约需四天三夜,班次不定期,主要根据人数和道路情况而定。如果有超过20人同行且道路状况理想,可联系客运站安排发车。另外,昌都还有往返芒康、察隅等地的汽车班次。
昌都汽车客运站售票处问询电话:0895-4822793。除了长途班车之外,昌都当地的旅游局也偶尔会开办至拉萨的旅游汽车,因为以游客为主,所以夜间不行车,可以在过路的旅店休息或吃东西(这些店家也都是旅游局的定点单位),所以路上需时较多,全程大约要5至6天,票价280元。
如果没有合适的汽车班次,可以搭乘顺路和过路车,主要以货车为主,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往来于拉萨、芒康及成都的,这些货车大多停靠在客运站,你可以直接找到在招待所住宿的司机,与他面议,一般昌都至拉萨100至150元,往芒康60至80元,往成都100至150元。
市内交通昌都市区内出租汽车每车可坐4人,一般在市内范围内通常只收10元。三轮车可坐2人,在市区范围内收费3、4元。
蒙蒙细雨中,我们驱车进入西藏昌都地区的边远小城边坝县,仿佛走入一幅水色朦胧的山水画中。藏东风格独具的藏式民居,在雨中清新如洗,荷锄的农夫,走在如浪的青稞田里,道骨仙风;天真的儿童骑在毛驴上,顽皮地挥动枝条轻打驴背;年轻的夫妇赶着牛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雨中的边坝小城,如诗似画。
走进县城时,迎面就驶过来一列6辆摩托车队。年青的康巴汉子们跨下的坐骑良马如今已换成摩托快车,头缠红缨络,身着崭新的西装,英气逼人,快乐的豪情写满俊朗的脸上。据县里同志介绍,2000多人的县城已有70多辆摩托车。
细雨洗轻尘,雨后的边坝县城东马同,迎接来客的是干净的水泥路面,整齐、错落有致的街道,以及林立的百货商店。热情的藏族群众与记者打着招呼,边远小城的一切,都让记者感到好像回到了温暖的家乡。
记者发现,县城里最漂亮的建筑竟是边坝县中心小学的校舍,藏族县长王东升说,县小学的校舍是1996年建成的,今年全县即将完成普及六年制小学教育。
沿街的二层楼房整齐地矗立在县城中,一楼是商品门市房,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据介绍,目前边坝县城里已有个体工商户105户。二楼住户的阳台上摆满了盛开的鲜花,既美化了自己的生活,也装点了边远的小城。
来自四川的客商正在县城里举办展销会,各式各样的新潮商品,让农民们目不暇接。边坝县草卡镇的农民也把自己种的蔬菜带到县城叫卖。当月亮升起来,遥远的小城也在月光下亮了起来。藏族青年们邀朋引伴来到了蓝月亮歌舞厅,尽情欢舞,一展歌喉。
美丽的麦曲河从边坝小城流过,我们的住处就依河而建。入夜,麦曲河的涛声传入耳畔,涛声作枕伴我眠,白日里边坝小城如诗如画的风景,也走入了我们甜美的梦乡
西双版纳1月份穿什么衣服
西双版纳一月平均温度是11℃~25℃,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别名勐巴拉娜西,是云南省的8个自治州之一,首府景洪市,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西双版纳横跨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和贡山-腾冲两个褶皱系,以澜沧江断裂为分界线,前者为半坡复背斜和德化复向斜,后者占有临沧-勐海褶皱系东南端。
半坡复背斜以中生界类复理石建造、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建造并伴以磨拉石建造为主,红色建造零星出露,新生界磨拉石建造不整合其上。德化复向斜,中生界红色建造大面积分布,局部为磨拉石建造、碳酸盐建造与含煤碎屑建造。
西双版纳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均温20℃的等温线相当于850米等高线,西双版纳最冷月均温8.8-15.6℃,≥10℃的活动积温5062-8000℃,海拔800米以下地区2013年活动积温皆在7500℃以上,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西双版纳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季节分配较均匀,其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则较大。
西双版纳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年降水量在1193.7-2491.5毫米,其中盆地稍低,而山区略高。湿季降水占2013年总量的82%-85%,7-8月份月降水量皆在250毫米以上,最少的2月份降水量只有20毫米,但是干季降水少却雾浓露重,提高了干季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降水不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双版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